教师招聘
手机APP

手机Web端浏览
1、直接输入 zj.zgjsks.com
2、扫描二维码访问
您现在的位置:浙江中公教师网 > 教师招聘 > 备考资料 > 幼儿 >
来源:浙江中公教师招聘网 时间:2021-07-13 10:36:24
印象形成效应来源于浙江中公教师网
在教师招聘考试中,印象形成效应属于心理学当中的考点,考查题型以单选题和判断题为主,多为理解性的例子单选,其中社会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容易混淆,因此只有清晰地分辨几个基本效应之间的区别才能准确的把握题目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地了解一下印象形成效应,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提供帮助!
一、概念解读
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征进行概括、综合,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。但是,受到现实条件的约束,很多情况下,人们并不是等到把握了对象的全部特性之后才形成对他的印象,甚至只需要知道一个人的职业,看过一个人的照片,或者同一个人说过几句话,就可以下许多断言。这样的断言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样子,这就会造成各种印象形成的效应。
1.社会刻板印象
社会刻板印象是指我们对一群人的特征进行概括,当我们遇到某个来自这个群体的某个人时,就会把概括出的该群体的特征附加在该人身上,认为只要是这个群体的人,都具有这种特征,从而忽视此人所具有的个性。较常见的有对于性别、职业、国家、地域的刻板印象。刻板印象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快速形成对一个人的印象,但是也有可能会让我们无视该群体成员所具有的个体,因此刻板印象具有优点和缺点的两面性。
例如:当我们听到某人介绍自己来自四川时,会立刻觉得此人很能吃辣,因为我们都有一种“四川人都很能吃辣”的社会刻板印象,从而忽略了“四川人也有一部分不能吃辣”的现象。
2.晕轮效应
晕轮效应是指,当我们认为某一个人具有某种特征时,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的判断,也成为光环效应。这种判断往往是以偏概全的,不全面的。
例如:当一个人平时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很好,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的品性和性格也很好,但是其实事实可能并非如此。
3.首因效应
首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,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,也叫最初效应。这种效应往往产生在我们对陌生人的印象形成当中。
例如:当我们面试别人的时候,如果一个面试者打扮的衣衫褴褛,我们就会对此人产生一个很不好的第一印象,就算这个人在面试过程中表现优秀,也难以磨灭我们对他“不修边幅”的第一印象。
4.近因效应
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,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,也叫最近效应。这种效应往往产生在我们对熟人的印象形成当中。
例如:“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看”,指多日不见之后,别人有了进步产生了变化,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,从此以后对别人的印象,就是他产生了变化之后的特征,而不再是以前的特征。
5.投射效应
投射效应是指因为个体自身具有某种特征,就推断别人也具有和自己相同特征的印象形成效应,或者自己有某种需要,就认为别人也会有同样的需要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将心比心”。
例如: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”,指的就是卑劣的小人用自己卑鄙的想法,去揣度为人正派君子的高尚的心理,认为君子的想法和自己一样卑劣。
二、做题小技巧
在做题的过程中,很多同学觉得社会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容易混淆,不能准确的选出正确答案。其二者主要区别如下:社会刻板印象是对“一群人”的印象,而晕轮效应是对“一个人”的印象。
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口诀方便大家区分几个印象形成效应:刻板一群人;晕轮一个人;首因效应早;近因效应晚;看你像我是投射。
三、实战演练
当一个人数学学得好时,往往别人也会认为他物理、化学也学的很好,这种现象被称为( )。
A.首因效应 B.近因效应 C.晕轮效应 D.刻板印象
【答案】C。解析:本题考查的是印象形成效应。题干强调的是对“一个人”某一方面的评价(数学好),从而导致我们对他的其他方面作类似的评价(物理、化学好),体现的是晕轮效应,故本题应选C。
更多浙江教师考试招考信息请登录浙江中公教师网
以上就是印象形成效应
搜索
关注微信服务号,开启提醒直播开始前15分钟将通过服务号通知